1月23日,青岛海关两名稽查关员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实施稽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海关并没有逐一清点检查企业的财务账册纸质凭证,而是通过稽查信息系统将财务数据采集,随后,海关通过系统自动进行数据验证、格式转换和整理加工,并进行智能分析。
仅仅4个小时,海关将企业3年来账册中近十万条财务数据分析完毕,根据海关设置的风险模型,系统提示企业存在监管风险。最终,海关发现这家企业存在保税料件短少、擅自外发等多项违规情事,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而在传统模式下,这一过程大致需要半个月时间。
这个系统就是青岛海关在全国海关范围内首次开发利用的企业财务数据海关稽查分析系统。根据《海关法》规定,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海关稽查部门可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账簿、单证等有关资料和有关进出口货物进行核查,监督其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财务数据是稽查的重要内容,而大部分进出口企业通过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或者财务系统记录财务数据,海关只能调取、查阅纸质账册,费时费力。为实现智慧稽查,提升稽查有效性,青岛海关按照智慧海关建设理念,开发了企业财务数据海关稽查分析系统。
该系统创新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功能,利用智能识别与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自动对接国内外主流财务系统,判断数据的逻辑准确性,快速锁定海关监管风险点,实现了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自动提取、智能分析、科学比对。在方便企业稽查的同时,提高了稽查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实现一次财务数据调取,企业稽查取账便捷化,避免了重复下厂,降低涉企实地检查频次,提升企业获得感。
自2017年7月份全面推广使用以来,青岛海关共应用该系统对辖区企业实施稽查97家,实现稽查追补税5亿余元。下一步该关将围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目标,以企业财务数据海关稽查分析系统应用为抓手,拓宽企业数据采集覆盖面,多角度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提高系统防范风险能力,切实提升海关后续监管效能,实现“瞄得准”“管得住”“通得快”。
(见习编辑: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