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一五”规划:打造汽车产业配套体系 青岛市《“十一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提到,青岛市将构建由产业群和企业群共同支撑的汽车产业体系——依托一汽集团青岛汽车厂,高起点建设位于李沧区的汽车配套产业园,发展车桥、燃油箱等重点产品;依托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积极发展发动机、离合器等汽车主要总成;依托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青特集团公司、太平洋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大企业,沿胶州湾工业走廊,着力建设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内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胶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错位发展、本地采购成为克服青岛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障碍的关键 尽管青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但汽车产业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例如,汽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配套能力不强,配套层次较低,产品技术水平不高,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岛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障碍。 错位发展成为克服这一障碍发展共同配套优势的关键。 龙头企业的发展,拉动的是开发区、甚至是整个青岛汽车产业链条的发展。上汽通用五菱和辉门是青岛龙头企业的代表: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目前在青岛本地的一二级配套供应商达到50多家,青岛分公司投产后,仅配套供应商的产值就达到30多亿元。辉门(青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投产后,也在逐渐加大本土采购的力度,目前,公司所需的锻造件基本实现本地采购。在拉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发展的同时,龙头企业间的错位发展使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实现了共同配套的优势。目前,开发区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2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0多家。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零部件产业 在发展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青岛将依托青岛海霸能源集团、澳柯玛集团等企业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国内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左右。 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来看,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与汽车工业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强专业化、降低成本,有利于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合作共赢,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规模。我们欣喜地看到:伴随着第67届青岛汽配会的召开,青岛汽车零部件工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