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随着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发a股上市申请顺利过会,青岛即将迎来第31家a股上市公司。
在资本市场上,青岛向来“敢闯敢试”。股票发行前的权证市场,利群、青食等企业就率先对资本市场进行了尝试。
1993年,青岛啤酒先后发行h股及a股,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与内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从此拉开了青岛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幕。
2009年,创业板开板,特锐德第一个前往深圳敲钟,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2018年6月11日,青岛海尔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到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d股市场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境外d股上市公司……
如今,青岛加大对上市公司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三板企业,建立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形成全国资本的“青岛板块”。
纵向比较,成绩不可谓不突出;横向比较,青岛却有点尴尬。 31家境内上市公司当中,缺少“现象级”的企业;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也没有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截止 2018年7月31日,青岛29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只有2900多亿元,单家企业不必说了,就是所有境内上市企业抱成团,不仅远无法与市值4万亿的阿里,3万亿的腾讯相比;就连与传统的制造业巨头“掰手腕”,青企也已落在众多企业的后边。
上市青企总市值不如一个美的
一个城市拥有多少上市公司,从一个方面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在资本市场的实力。作为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青岛市共有31家上市公司(海蓉冷链和青岛银行过会但尚未发行股票),截至7月31日的总市值为2942亿元,其中单个市值最高的公司为青岛海尔,市值为900多亿元。
这一数字并不算差,但绝对不算突出。放到山东,青岛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均不及烟台,略高于济南。对标南方诸多城市,青岛短板明显。
2018年7月31日,美的电器的市值是3100多亿元,与整个青岛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相比,还多了200多亿。贵州茅台当时多市值超过9000亿,是青岛所有境内上市公司市值的3倍。
海尔、美的、格力是中国家电的“三巨头”,而2018年的中报显示,青岛海尔与格力美的的差距似乎越拉越大。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909.76亿,同比增长31.50%;美的集团1426.24亿,同比增长14.6%;青岛海尔885.92亿元,同比增长14.19%。
从增长速度看,格力电器以绝对优势领跑,增幅都在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的一倍以上。从营收上看,美的集团营收继续领跑,但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实现逆转。
格力电器利润总额153.04亿元,同比增长36.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06亿元,同比增长35.48%。美的集团净利润129.37亿元,同比增长19.66%。青岛海尔归母净利润48.59亿元,同比增长10.01%,还原同期锁汇业务确认的公允价值影响后的增幅为18.82%,扣非归母净利润44.76亿元,同比增长18.50%。可以看出,格力电器净利润逼近美的集团。而青岛海尔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净利润差距在不断扩大。
5年前,1个茅台=2个青啤;5年后,1个茅台=18个青啤
茅台的复权股价较2013年底已经涨了7倍,而曾经同样被看成可以穿越牛熊的消费品大牛——青岛啤酒持续下跌,甚至较高点缩水三成。
当前茅台的总市值≈18个青岛啤酒。而在2013年底,茅台的总市值仅是青岛啤酒的2倍多。
注意,当前茅台的市盈率仍然略低于青岛啤酒,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同样的估值水平,差距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跑赢青岛啤酒并非个例。水井坊、五粮液、沱牌舍得,就连此前引爆塑化剂危机的酒鬼酒,近年来,均跑赢啤酒行业龙头青岛啤酒的表现。
整体上看,白酒行业表现抢眼、啤酒行业仍处于低谷的背后,有着消费者行为习惯改变背后带来的挑战,也有高端白酒本身特殊理财属性的原因所致。
青岛上市公司实力堪忧
小编查阅了北上深广四大一线城市,和“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等新一线城市,分别都有哪些重量级的上市公司,发现他们都有诸多优势,而青岛上市公司实力恐怕只能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
北京前十名上市公司除了一家百度,其他9家都是垄断国企。银行、保险、能源、通信等各行各业的巨无霸,国企总部几乎都集中在北京,充分体现着北京显赫、并且不可动摇的“政治中心”地位。这种地位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北京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比其他所有城市都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上海作为传统的经济中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有诸多优势。
深圳和杭州是互联网时代最显赫的双子星。腾讯和阿里两家上市公司,撑起了整个城市的创新之都形象。在过去的十年,他们的财富裂变速度冠绝全国,人才的吸引和溢出对城市的经济推动是巨大的。由于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两家公司在业内的统治力和不可遏止的蚕食势头,就像韩国经济崛起时的三星、现代等财阀一样,可以想象,两座城市的地位还将继续提升。
在新兴行业的发展上,广州确实落后了。恒大的总部已经搬到深圳,深圳腾讯的一条腿微信总部隐藏在广州,广州网易的总部事实上已经搬到杭州,但是网易的80%营收主体游戏业务还留在广州。广州并没有衰落,只是相对于旁边耀眼的深圳而言,他相对平淡而已,而相对于其他二线城市,他的辐射力、交通枢纽地位,行政、教育、医疗资源上的实力来说,仍然比其他二线城市要强一个档次。
关于南京,南京在最近五年悄然复兴,经济规模追上无锡,逼近苏州,从落寞的苏小三一步步重回昔日荣光。
西安、重庆、成都、武汉中西部四大城市,经济规模和地位相近,体现他们作为区域服务业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每个城市都有一家。这是和后面的几个沿海非省会中心城市的显著区别。
四个城市中,西安上市公司实力最强,成都最弱。重要的原因在于,西安两家飞机公司在国内航空工业中的突出地位,中航飞机是国内大飞机战略中的主要承包商之一,中航动力则是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的核心单位,这两大战略在国家的产业升级中都起着支柱地位。
天津,新世纪2000年代的明星,那时候的崛起,背后是一系列的国家战略工程,比如石化、钢铁、航空航天产业等,如果只是这样,天津的未来将是不被看好的。
幸运的是,天津正在深刻转型。这家环渤海边的重化工业城市,是15座中心城市里制药业比例最高的、红日药业、凯莱英、中新药业,并且毛利率全部超过30%,其中两家超过50%,反映出医药行业高毛利率、重视研发创新的特征。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天津的未来值得期待。
厦门,这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星城市,从两个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和美图秀秀身上,我们能看到蜕变的清晰轨迹。三安光电,背后老板林秀成,最开始是做钢铁贸易的,赚了第一桶金之后,迅速转向led芯片的转型之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led芯片企业。美图秀秀,老板蔡文胜,赚了第一桶金之后,迅速转向手机美颜软件的转型之路,由于做的早,技术有积累,迎合了社交网络时代的自拍风潮,终于做成了全球最大的美颜软件企业
三安光电和美图秀秀,成功之路几乎一模一样,创业的时候都是依靠商人的敏锐嗅觉获利,但是后来的转型很坚决,捕捉到了时代发展的浪潮,在一个细分领域里做到足够的强大。这就是厦门的商人气质,有这种精明的眼光,不愁没有未来。
沈阳、郑州个城市最大的工业企业,沈阳的新松机器人和郑州的宇通客车,都是国家战略下财政补贴的大户。一个是工业机器人战略,一个是新能源车战略。
北上广深不必说,与青岛同级别的城市各自有各自的绝活,青岛本身的亮点并不突出和明显,上市公司实力只能排在后半程。
突破:从瞪羚到独角兽
“独角兽”企业,是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当然,也有投资机构将其定义为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且“初创”定义为成立不到10年。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国内120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计超3万亿人民币。
在上述120家此类企业分布中,北京54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上海28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23%,杭州13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11%,广州3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3%。
市场认为,按照市值榜单,蚂蚁金服以40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分别以3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的估值位列第二名和并列第三名;今日头条、宁德时代、陆金所三家公司均以1000亿元的估值并列第五名。
此外,据胡润百富榜统计,top10“独角兽”企业多具备互联网背景,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同时也包括高端硬件企业,如小米、宁德时代、大疆等等。
但遗憾的是,青岛目前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出现。即便2017年首次出现了青岛一企业的身影,也仅仅是注册地在该市而已。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教授认为,山东缺乏“独角兽”企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山东的企业结构有关。山东以国企为主,也就是外界所说的“大象经济”,这在造就山东为国资大省的同时,也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陈华教授还表示,山东民营企业数量少、影响力弱,缺乏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企业,“连小巨人都没有,更别说‘巨无霸’‘独角兽了’。”
此外,科技创新也在某种程度上会支撑新兴企业的发展。
山东和江苏、广东真正拉开差距在科技方面,这也是山东创新力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即便山东在科研经费投资上逐年攀升,但是和江苏、广东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以2016年为例,广东、江苏科研经费分别为1676.27亿元、1657.54亿元,而山东在这一方面的数字为“14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作为“学霸”生产盛地,其院士级别的人才相对匮乏。
即便是一般的技术人才,山东也很难和浙江、广东媲美。以互联网公司为例,论开放程度,浙江、广东等地思想更加开放,改革开放程度更高,企业对it更加重视,这就导致了人才过于集中。对it从业人员的认知,山东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所欠缺。
“打造独角兽企业,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人才。”陈华教授表示。
最后,陈华教授补充道,培养“独角兽”企业,最核心的还是要创造良好的区域营商环境,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土壤。
可喜的是,“支持壮大创新百强企业,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今年山东两会报告被重点提及。
而这也无疑会加速山东“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步伐。
根据官方定义,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像瞪羚一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
这种称谓其实起源于美国硅谷。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在经历了种子期和初创期后,会面临死亡谷,大片初创企业很难跨越。但跨越之后,企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样的企业,不仅年增长速度可以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还可以迅速实现ipo,即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一般来说,瞪羚企业的成长路径会有三条,以核心技术突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取得高速增长、抓住细节取得成功。
根据相关通知,山东近期进行了对瞪羚企业的评审评定,共有362家企业参加,其中,青岛有22家。评审方制定了企业成长性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及信用状况、产业方向等15条量化评审标准,包括营业收入总量和复合增长率、利润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强度、从事研发和创新科技人员占比、知识产权数量、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及拥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数、私募投资情况等。5月10日,包含100家企业的名单向社会公示。
此次100家山东省瞪羚企业有四个特征。首先是十强产业占主体;其次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第三,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第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瞪羚不是终极版。在此次公布的培育措施中,提到要在2022年培育20家独角兽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瞪羚—独角兽’资源链接,从瞪羚企业中挖掘和发现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的独角兽群体,提供针对性辅导和精准服务。对于认定的全国独角兽企业,省财政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并通过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的创新生态推动,打造良好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平台和环境,完善独角兽企业成长链条。”
据了解,山东将从瞪羚企业中发掘潜在的独角兽企业,建立独角兽种子企业储备库,进行跟踪研究,加强培育支持,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而青岛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等方面,先后出台很多有利政策。企业一旦迈开上市步伐,完成了在证监局的辅导,100万元财政补贴就会马上到位。如果通过证监会审核,会再给予数量可观的补贴。而在企业上市后,市区两级的基础补贴是300万,有的区市为了加大上市力度,补贴数额再提升,高达900万,目的就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上市。8月16日,为加大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