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集结号——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巡礼鉴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上海人才网需要改变一些原有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们。
新华社7月15日电(记者吴晶、刘奕湛、黄小希、赵超、王茜)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振奋,备受鼓舞。
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宣告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更是一项普惠全民的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吹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集结号。
三个“优先”——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讲话时,胡锦涛总书记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党中央贯彻始终的战略思想,更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条红线。
长韩正说,“优先发展教育”是全局性问题,需要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优先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这个观念必须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间深入人心。
长黄兴国说:“在新世纪召开的首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强调‘优先发展教育’,这将在全党和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中牢牢扎根,教育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说,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奋斗,我们的国家已发展到有条件有能力重视教育的时候,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欣慰而又自豪的成绩。尽管我们的建设很多地方都需要钱,但教育是一个可以大有所为的地方,应该优先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感到这次会议让人“受启发,受教育,受鼓舞,很亲切”。他说,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整个国家的前进、国民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共识,在这里凝聚。从各级党政领导到各类学校校长,从知名专家到普通教师,与会代表从“优先发展教育”这六个字中读出的,是国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坚定意志,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保障。
20字方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20字方针”要求,也是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说,党中央深刻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深刻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工作的思想和举措,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教育战线工作40年的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20字方针也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推进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不了校门,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说,目前我国教育更多地偏重在求知求学,但在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所欠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为学,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为人。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绝不能是空话。”吉林大学校长展涛说:“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从解决学前儿童入托难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加大投入发展职业教育,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到建设优秀教师队伍,与会代表围绕“20字方针”畅所欲言,推进教育公平成为热议话题。
长郭金龙说: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公平的社会,才是最有希望的社会。推进教育公平,从现实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需要我们去努力践行。
一个新起点——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期望,鞭策、激励着每一位与会代表。
山西省省长王君说,这次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我们可以着眼大局看教育,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国家教育底子薄,基础差,群众“上得起学”的问题逐步解决了,但“上好学”仍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迎难而上,改革创新。
让每个孩子“上好学”,就必须积极回应民众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期盼与要求,正确应对并有效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省委书记白恩培说,我们去年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今后要继续巩固这一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大学校长周其凤说,要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必须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
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说,我们办学要放开手脚,办出特色,让学生获得更大的空间,取得个性化的发展。此外,还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培养特色多样的人才,真正使人才培养“破题”,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一条条建议,都是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真知灼见;一个个设想,都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说,这次会议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也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集体动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
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说:“作为代表亲临会场,我万分激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这次会议也必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而促进全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全民有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吹响激越的号角,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传遍神州大地。
聚焦教育公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传递的新希望
新华社7月15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王茜、刘奕湛、赵超)未来十年,我们追求怎样的教育公平?14日在京闭幕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这个话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
人民群众有着哪些“上好学”的期待?如何加速推进教育公平?哪些因素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连线与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普通百姓,共同聚焦教育公平。
不同的,也许是看问题的角度;但相同的,是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期盼,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
代表:切实加强投入,助推教育公平
学龄前儿童“入园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上学难、中小学“择校风”屡禁不止……解决这些困扰教育公平的“老毛病”,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投入,丰富教育资源。
长郭金龙在会上说,正在开展社会调查,对托幼机构的接纳数量及入托需求进行统计。目前已经明确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今年,已投入3000万元,扩班300个,并投入6000万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还将新建30所幼儿园,共增学位近2万个。未来三年,还会新建公办幼儿园118所。
除外,、浙江、江苏、辽宁等十几个省区都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一些地方严格对民办幼儿园的准入、收费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划拨生均经费、免费教师培训等扶持措施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还有不少地方正在从解决幼儿教师编制、待遇问题,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入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郭金龙说,进城务工人员为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很突出。今年春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41万人,由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基本饱和,今后的重点是解决城乡接合部学校的接收问题。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利好消息频频透出: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机会公平”,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安置工作。2009年,全国997.1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五分之四在公办学校就读。
科学有序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陕西、辽宁、广西、、安徽等省纷纷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调动县级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江苏省今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示范区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达到优质均衡。
创新发展的改革正在推进:为解决区和郊区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大的问题,正在推进教师收入标准统一。长韩正表示,希望此举可以有利于优秀师资向郊区学校转移。
建立了全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长黄兴国坚信,到2012年每所学校都能达到现代化办学标准。
面对未来更加恢弘的蓝图,更加伟大的征程,代表们纷纷表示要“下大力气”“坚定决心”。这场在盛夏举行的盛会,一如它所在的季节,充满勃勃生机。
专家:完善规则制度,丰富教育公平
目前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考定终身”,高校招生自主权不够,考试的内容形式不利于提倡素质教育,加分政策过多过滥——这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位代表直陈的改革难题。
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需要“人人有学上”的“机会公平”,“资源均等化”的“过程公平”,还需要“选拔规范化”的“规则公平”以及“人才多元化”的选择公平。
公正透明是高考应有之义。高考制度恢复30余年来,在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高考“加分”舞弊现象,使教育的“规则公平”蒙上了阴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高考制度改革应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
他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不论是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还是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专家,都深深感到:高考,并非成才的唯一道路。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应该更加尊重对象的个性化、注重过程的多元化。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在会上说,我们正在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吉林全省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10万人,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已在国内成为知名品牌。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陈宇认为,国家提供的公办教育就好比原味面包,可仍有一些人具有支付能力并且喜欢其他口味,这时候如果能有民办教育为他们提供其他口味的“面包”,那么他们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偏好。
教科院副院长吴岩认为,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正在弥补教育和就业之间的不对接问题。但职业教育还面临着专业化教师缺乏、校企不对接等诸多问题。
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机电学校校长张震说,各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校与产业高度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专业共建、教材共同编写等方式,车间就是学生上岗前的训练场。
随着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它们将发挥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作用。成才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百姓:期盼心愿成真,享受教育公平
让整天念叨着“宝宝要上幼儿园”的儿子顺利入园,是年轻妈妈欧阳波最大的心愿。
让孩子无需通过“择校”就能上好学校,是家长张春燕的心愿。
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读书,是“在大城落下脚”的进城务工人员王翠的心愿。
让高考加分更加规范、招生过程更为透明,是高三学生家长黄明艳的心愿。
让职业学校提供更多利于就业的课程,是17岁男孩胡振宇的心愿……
教育公平,字字千金,承载着亿万家庭对于幸福的期盼。从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街谈巷议中,我们看到了这份期盼;从各界人士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所提出的数万条建言中,我们看到了这份期盼;从全社会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高度关注中,我们看到了这份期盼。
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话语,再次宣告着未来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坚定承诺。
新的改革已宣告起航,让每个孩子“上好学”的工作正在加大;安徽在全国率先提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广西设立专项经费对民族自治县、边境县的寄宿学生实行全覆盖补助;、黑龙江省把标准化学校建设纳入政府考核、评估体系……
“好”“顶”“赞”……互联网上,网友们用简洁有力的网络语言传递信心,传递希望。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一条主线。我国现在是立足国情,把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着眼于“机会公平”。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教育公平实现程度将不断深化,人民“上好学”的愿望会逐步实现。